“淝水之战”前秦拥有百万大军,为何被东晋八万人马打败

分类: members365sport365 时间: 2025-08-07 10:54:15 作者: admin 阅读: 720 点赞: 554
“淝水之战”前秦拥有百万大军,为何被东晋八万人马打败

淝水之战前,最受符坚器重的沙门道安知道无法阻止符坚伐晋,于是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要求符坚本人绝不能亲自 “远涉江淮”。 但是符坚认为“吾今有众百万,资仗如山,以累捷之威,击垂亡之寇,何不克之有乎?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符坚之所以对征伐东晋充满了自信,是因为从国力上比较,前秦与东晋的实力悬殊太大。东晋除了拥有一条作为天然屏障的长江防线之外,并无任何地方可以与前秦相比。所以在出征之前,符坚甚至对东晋的那些名臣的出路都做了安排:“期克捷之日,以司马昌明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郎”,字里行间充满了迷之自信。自信本来是一种优良的品格,但过于自信,就是自大了。淝水之战前秦的失败,与符坚的这种狂妄自大也有一定的关系。

淝水之战爆发前,东晋的一个举动又大大刺激了符坚。这年五月,东晋大将桓冲进军涪城,攻打前秦占领的襄阳。因为此前前秦攻占了巴蜀,占据了长江上游地区,东晋的长江天险已不再固若金汤,所以东晋迫不及待的想夺回长江上游地区,从而达到加强长江防线的作用。更让符坚难以忍受的是,在这次作战行动中,东晋居然获得了胜利。这件事大大激怒了符坚,亲自率军从长安出发,扑向长江。这么急于发动战争,使得符坚根本没有做好战争前的动员准备。

这次符坚倾全国之兵,想一举消灭东晋。他带的兵力总共有多少呢?据翦伯赞、王仲荦等史学家的推算, 前秦以苻融、张蚝、苻方、梁成、慕容 、慕容垂等率步骑 25 万为前锋,又发长安戎卒 60 余万,骑 27 万,总数当在112万左右,这个数字也可以从符坚的军容中看出来。前秦军连绵前后一千多里,当符坚本人到达 项城时,部分部队才刚到咸阳。如果将符坚的水军和陆军全部算上,前秦军从东到西甚至绵延近万里,是有史以来中国境内最大一个规模的兵力集结。苻坚举兵百万,意图毕其功于一役,正是其统一的强烈愿望与张扬的个性的综合反映。

(谢安)

面对来势汹汹的符坚,东晋并没有被吓倒。东晋以宰相谢安为帅,谢石为征讨都督,谢玄、桓伊、谢琰等人率领8万陆军和胡彬的五千水军,抵挡前秦的进攻。

战争前期,前秦军势如破竹,连续战胜东晋军队。这使得统领前秦二十五万前锋的前秦将领苻融产生了骄傲自大的情绪,他向符坚建议:“贼少易俘,但惧其越逸, 宜速进众军,掎禽贼帅”,这个建议大合符坚的胃口。于是符坚将主力部队放在项城,自己带着八千精兵星夜驰往苻融的前沿阵地寿阳。

从战争的结局上看,苻融的这个建议实在是个馊主意。胡三省在《资治通鉴》的注中指出:“融持议以为晋不可伐,今临敌乃轻脱如此,乃天夺其鉴也”。也就是说,符融在战前反对开战,战斗积极性相当差;但是战争开始后,又急功近利,造成符坚轻骑盲动,前秦的失败来是老天爷注定的了。

符坚的盲动,给了东晋千载难逢的机会。东晋将领朱序向都督谢石进言:“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散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

如果说符坚轻率的来到寿阳前线,是一种军事冒险,并不能算是特别致命的失误的话,那接下来符坚的表现,只能以春秋时期宋襄公那种愚蠢的“仁”来形容了。我们都知道,公元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中,兵少的宋军本来可以利用楚军渡河时发动攻击。但迂腐的宋襄公自命仁义之师,不肯乘人之危而取胜,等楚军渡河布阵完成后,才下令全军向楚军进攻,结果被楚军打得大败,宋襄公自己也受了重伤。符坚在淝水之战中,就犯了和宋襄公相似的错误。

当时的情况是,前秦为了防备东晋发动突袭,在淝水北岸建立了阵地。谢玄派人送信给前秦,提出前秦把阵地稍微往后撤一点, 等东晋兵士渡过淝水,双方在北岸决一死战。大部分前秦将领都被这封信弄得哭笑不得,纷纷表示“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但是自大而又愚蠢的符坚却一心想把东晋士兵引过淝水,一举歼之,居然答应了东晋的这个要求。符坚也许没有想到,“两阵相向,退者先败,此用兵之常势也“,而是过分看重了双方单纯的人数对比,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力量。

接下来发生的事,用脚指头都能想得出来了。符坚下令后退后,前秦士兵误以为前军被东晋击败,加上过了河的东晋士兵故意叫喊 “秦兵败矣”,结果前秦军兵败如山倒,在东晋军队的掩杀下,任何人也无法扭转败局了。

前秦军这场大溃败,从淝水北岸一直败退到寿阳城。这时被吓破了胆的符坚登上寿阳城头,看到城外八公山上“风声鹤唳”,竟然以为伏有东晋的伏兵,吓得腿直哆嗦。从此为后人留下了“草木皆兵”这样一个成语。

淝水之战中,前秦败得有多惨?史书记载: “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淝水 为之不流,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 死者十七八。”符坚此时也后悔莫及,哭道:“朕若用朝臣之言,岂见今日之事邪!当何面目复临天下乎!”

仔细分析淝水之战前秦惨败的原因,可以看到这次战争是在苻坚统一北方后时间并不太长的情况下进行的,没有让手下的军民好好休生养息,苻坚便在没有进行客观分析比较,也没有制订周密的战略部署的情况下,贸然发动的一场战争。加上符坚犯了一系列战术指挥上的错误,符坚又太过于小看东晋的北府兵的战斗力。所以在苻坚个人刚愎自用的性格和决策上的多次失误,导致了东晋以少胜多,完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寡破众的一场战役。

其实当时东晋虽然偏安江南,没有收复中原的进取心,但就战斗力来说,东晋的北府兵并不是软柿子。实际上在淝水之战前,东晋政府在赋役税率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经济也有所发展,北府兵这支以流民、奴客为主,久经训练的新军有着强大的战斗力,是淝水之战东晋取得胜利的基础。而东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谢安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仍然镇静自若,指挥若定。这些都是东晋取胜的关键因素。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淝水之战这一次战役的失败,来否定苻坚在当时北方文化、政治、经济方面的成就。只是前秦经过这场大败,迅速走向衰弱,国家亦陷入混乱,国内各民族纷纷叛变独立,苻坚最终亦遭羌人姚苌杀害。

前秦衰亡的最大受益者是一心光复大燕的慕容垂。他可比《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幸运多了。慕容垂以淝水之战前秦大败为契机,经过十余年的征战,完成了复燕大业,基本恢复了前燕的疆域,使之成为中国北方第一强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